English

两件“文物”与一块红薯

2001-04-01 来源:光明日报 刘绍璋 刘国宗 我有话说

(一)

两件“文物”,一件是清华大学膳食科学生膳团1955年的入伙证,另一件是清华大学力学教研组1954年颁发的考查合格通知,都有四十六七年的历史了。在庆祝母校九十华诞的时候,通过这两件文物,回顾点滴琐事,折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风雨历程。民以食为天。有饭吃才能安心读好书。入伙证就是饭卡。到饭厅就餐的凭证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,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免费供膳。伙食标准因地不同。清华实行的普通伙12.5元,素菜伙、回民伙14元,营养伙(肺病等)16元,运动员伙18元。粮食定量每人每月35斤。根据实际,批准入伙,凭证用餐。普通伙四菜一汤,饭食不限量。两个月换一次入伙证或饭厅。刘仙洲第一副校长抓后勤,膳食保证搞得很好。其他院校常派人参观学习。当年的普通伙有新大饭厅、旧大饭厅、东饭厅、西饭厅和北饭厅。有6000多人用餐。留存下来的入伙证可能不多了。这张入伙证就是当年学生就餐的见证。当然,现在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,与当年相比无疑是一巨大进步。那些年月,政治课、体育课不及格,不能毕业。业务课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。要求很严格,考查课程通过,即合格。考试课程实行四级分制:5分(优)、4分(良)、3分(及格)、2分(不及格)。考查通过者才能参加该课程考试(笔试和口试)。完成指定作业和测试通过,经教研组和辅导教师盖章确认,发给考查合格通知书,证明具有参加考试资格。当时,蒋南翔老学长是校长。钱伟长院士是教务长。杜庆华院士是力学教研组主任,贾书惠教授是理论力学辅导教师。这张理论力学考查合格通知,就是当年考试的一个见证。至今保存的考查合格证和记分册可能寥寥可数。抚今思昔,清华今天的考试和当年的考试都是“严谨、求实”精神的体现。

(二)

两件“文物”是有形的纪念,而那块红薯却只能留在我刘国宗的记忆中了。

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最困难的一年,那时我正在搞毕业设计。当时我们制1班男同学的粮食定量是24斤,缺油少盐无菜的日子我肚子总感到饿。不少同学腿浮肿,好多人大便干躁解不出大便。

有天下午,我从主楼(那时还未盖)前8区教学楼回宿舍路上,无意间看到地里露出块红薯头。也许是这块红薯的引诱,那晚翻来覆去睡不着,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。于是爬起来到了这块菜地,摸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这块红薯,回到宿舍洗洗狼吞虎咽连皮吃下这块红薯,肚子不叫了但却到天亮再也没合眼,因为我“偷”吃了学校的红薯,心里自责后悔不已。

一晃过去了40年,这件事我向谁都没说过。时值校庆90周年征文,回忆这件“丑”事,算是我向母校“坦白交待”吧!

如今,我的孙子在大街上,要我买的是“麦当劳”、“肯德基”,今昔对比,现在的孩子和年轻人多么幸福啊!

90年校庆我只能在秦山核电站工地遥祝母校更加美好,但我已下决心,再过十年如果我还健在(75岁),一定携老伴带孙子回母校共庆母校百年华诞和我们班毕业50周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